行业新闻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郑州: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和二三级公立医院必须

发布时间:2017-07-28 16:24      来源:医药卫生报     作者:admin

近日,郑州市政府办公厅下发《郑州市推进和加强医疗联合体建设实施方案》,《方案》要求,到2020年,郑州市所有二级公立医院,和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都要全部加入医联体。《方案》指出,综合医联体、专科联盟、医共体、中医医联体、远程医疗协作都属于合适的医联体模式,不同医疗单位可按照客观情况,选择参与适合自己的医联体组织。在医联体内,要逐步实施医保总额付费、影像检查、患者信息共享,并建立顺畅双向转诊机制,尤其是病情稳定患者的下转机制。同时,上级医院要根据基层需要进行有重点的帮扶。

《方案》最后提出要求,郑州各县市,要在2017年9月前底前,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医联体建设实施方案,并设立医联体建设时间表,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5类医联体模式  适合不同医院

①综合医联体(医疗集团)。

由一家三级综合医院牵头,联合若干市级三级专科医院、二级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专业康复机构以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构建综合医联体,纵向整合区域医疗资源,形成资源共享、分工协作管理模式。

郑州市中心医院医联体、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联体、郑州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等三个综合医联体按现在合作的单位及联系的县 (市、区)持续加强医联体工作。根据年度考核情况对个别医联体成员单位实施动态调整。未加入综合医联体的单位及地区按照就近原则参与综合医联体工作。

郑州市级三级专科医院 (除专科以外的其它科室)作为综合医联体内牵头单位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承接单位参与综合医联体工作,按综合医联体牵头单位的统筹安排,负责一定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的技术帮扶、双向转诊等工作。

②专科联盟。

由专科能力较强的医院牵头,横向联合其他市属医疗机构相关专科,并向县 (市)延伸,开展专学科技术交流培训帮扶及专科疑难重症的会诊、救治,提升全郑州市各专学科水平,构建纵横互联协作的专科联盟。各专科联盟分别在全郑州市范围内建设布局,实现特色专学科技术在全市范围内横向联合、纵横协作。

郑州儿童医院牵头儿科联盟、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牵头心血管病联盟、郑州市妇幼保健院牵头妇幼联盟、郑州市骨科医院牵头骨科联盟、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牵头老年病联盟、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牵头眼科联盟、郑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牵头传染病联盟。

③医共体。

由1家县级医院牵头,联合若干乡镇卫生院及其所属的村卫生室构建县域医共体。充分发挥县级医院的城乡纽带作用和县域龙头作用,形成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构建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服务体系,实施县域内卫生健康县乡村一体化管理。郑州下辖各县 (市)卫生计生部门根据辖区医疗资源状况、人口分布和就医需求,遴选确定组建1个或若干个医共体。

④中医医联体。

由1家三级中医医院牵头,联合若干中医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专科医院构建中医医联体。有效整合全郑州市中医药资源,充分发挥中医药 “简、便、廉、验”优势,推动分级诊疗制度建立完善。鼓励提供中医药服务的各综合医院、专科医院、妇幼保健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参与中医医联体。中医医联体在全郑州市范围内建设布局,与综合医联体、专科联盟、医共体相互依托、互为补充,全面开展中医药分级诊疗工作。

⑤远程医疗协作网

由各牵头单位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在医联体内开展远程医疗服务、远程医疗教学培训等,通过远程医疗网络构建远程医疗协作网。城市与县 (市)之间,由医联体 (医疗集团、专科联盟)牵头单位通过对区域内县级医院托管、成立医疗集团、建立协作关系等多种形式组建医联体。

一二三级医院 在医联体内各司其职

1、落实医疗机构功能定位。

根据医联体成员单位的级别、规模、学科建设水平、诊疗服务能力、服务范围等情况落实各自功能定位,建立利益共享和责任分担机制,开展技术帮扶、分级诊疗、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知识宣教等工作。三级医疗机构主动加强管理控制,逐年减少常见病、多发病、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的就诊人次,将工作向疑难危重症的救治和帮扶基层方面倾斜。

二级医疗机构做好三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承接作用,协助三级医院做好相应区域内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康复医院、护理院等为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患者、康复期患者、老年病患者、晚期肿瘤患者等提供治疗、康复、护理服务。鼓励和支持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根据当地群众就医需求,加强公共卫生和健康管理服务,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2、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各牵头单位,要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科学制定医联体成员单位中长期技术帮扶规划方案,有效下沉相应的优质医疗资源,通过专科共建、临床带教、业务指导、教学查房、科研和项目协作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适宜技术的推广应用,稳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薄弱专业服务能力。

3、科学实施双向转诊。

医联体内各成员,要在 “患者自愿”基础上,严格落实上转及下转。各牵头单位与各成员单位之间建立双向转诊、病历接续和医保手续办理等绿色通道,完善双向转诊各项管理制度,确保双向转诊安全、便捷。

畅通向下转诊通道,将急性病恢复期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及危重症稳定期患者及时转诊至下级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和康复,加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患者提供一体化、便利化的疾病诊疗—康复—长期护理连续性服务。

实现由二、三级医院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续性医疗机构下转病人的年增长率达到10%的控制指标。

4、扎实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重点,在医联体内加快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重点人群,2017年城市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农村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80%,城乡重点人群签约服务覆盖率60%,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规范化诊疗和管理率40%。通过签约服务,鼓励和引导居民在医联体内到基层首诊。

5、加强区域信息化建设。

在医联体内部建立一体化信息系统,推动电子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的连续记录和信息共享,实现医联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发挥远程医疗作用,促进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服务能力。

6、实现区域资源共享。

医联体内依托牵头单位建立医学影像中心、检查检验中心、消毒供应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为医联体内各医疗机构提供一体化服务。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基础上,推进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探索形成药品在医联体内共享与配送机制,方便患者就医。

在线咨询

  • 客户中心 QQ
  • 客户中心 QQ
  • 客户中心 QQ